捉搦歌,垂手舞。
行乐未须误。
冰宇蟾奁,幸只过三五。
生愁后夜栏杆,乱蛩落叶,剩一角、凄烟凉露。
待幽诉。
一十二扇灯屏,千山万山阻。
株老红犀,心怯倩谁护。
碧桃倚向东风,还嫌命薄,又曾识、霜花苔苦。
祝英台近 赠吴郎韶仙 十二阕 其七 并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 赠吴郎韶仙 十二阕 其七 并序》是清代诗人姚燮的作品。姚燮,字梅伯,号复庄,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与厉鹗、蒋士铨合称“仁和三杰”。
姚燮的《祝英台近 赠吴郎韶仙 十二阕 其七 并序》是一篇富有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在这首诗中,姚燮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描写,表达了对爱人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思念。诗中提到“冰宇蟾奁”,象征着月亮的高悬,而“幸只过三五”则可能意味着只有在月亮圆满的时候才有机会相见。这种对月亮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之美,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相聚时光的珍贵和珍惜。
诗中的“株老红犀,心怯倩谁护”和“碧桃倚向东风,还嫌命薄”等句,展现了一种既渴望爱情又害怕受伤害的矛盾心情。这种矛盾的情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颇为常见,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维度。
《祝英台近 赠吴郎韶仙 十二阕 其七 并序》不仅是一篇表达深情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同时也能体会到文学作品在传承文化和传递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