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赋共螭坳,谱谊同敦,感西湖四十七年爪印;
写经皈鹿苑,禅心早定,付南屏一百八下钟声。
挽张师诚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张师诚联”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首表达哀悼和缅怀之情的挽联,由清朝乾隆进士、历任福建、江西、山西、江苏、安徽等省巡抚的张师诚所作。该挽联旨在表达对张师诚去世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张师诚在任期间的清廉和政绩。
《挽张师诚联》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紧密相关。张师诚字心友,号兰渚,生于清乾隆年间,原籍归安(今浙江湖州),是乾隆时期的进士。他历任多个省份的巡抚职务,为官期间以廉洁著称,深受百姓爱戴。《省缘室合集》和《拜飏存稿》两书是他留给后世的重要著作,记录了他一生的事迹和思想。
《挽张师诚联》原文如下:
感恩知己两兼之,拟今春重谒门庭,谁知一纸音书,竟成绝笔;
尽忠补过今已矣,忆平昔双修儒佛,但计卅年宦绩,也合生天。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张师诚深深的怀念之情。首句“感恩知己两兼之”回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张师诚在作者心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第二句“拟今春重谒门庭”则表达了作者想要在春天重新拜访张师诚家的愿望,反映出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张师诚的人格魅力。然而,第三句“谁知一纸音书,竟成绝笔”透露出一种悲剧色彩,意味着张师诚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极大的悲痛和震惊。最后两句“尽忠补过今已矣,忆平昔双修儒佛”展现了张师诚一生的正直和儒佛兼修的精神,而“但计卅年宦绩,也合生天”则是对张师诚一生清廉和功德的认可,认为其应得善终。整首挽联既体现了作者对张师诚的深深怀念,也表达了对其生前政绩和品德的高度评价。
《挽张师诚联》不仅是一首诗文作品,更是对张师诚一生的缅怀和赞颂。通过这首挽联,可以窥见张师诚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