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阴连远麓,岚翠敛高岑。
新月吐岩缺,先照寺西林。
篮舆转重障,杳度碧溪深。
春树叶未多,疏影落衣襟。
佛宫坐遥夜,妙义托幽寻。
上眺层阁晖,下步重阶琳。
素魄行无极,光霁旷来临。
本非有择照,安知受者钦。
文学俊才笔,禅悦亦所歆。
余衰邈违世,慕道恐弗任。
非徒遣烦虑,更当遗赏心。
阇黎净业就,结习犹讴吟。
共会忘言契,何嫌金玉音。
乙卯二月望夜与胡豫生同住憨幢和尚慈济寺观月有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乙卯二月望夜与胡豫生同住憨幢和尚慈济寺观月有咏”是一句诗,作者是宋代的苏轼。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慈济寺观月时所感受到的美景和情感。
诗中的“乙卯二月望夜”指的是农历二月初的一个夜晚。这个时期通常是春季,气候温和,适合赏月。因此,作者选择在这个时期去慈济寺观月,可能是为了欣赏这一季节特有的美景。
诗中提到“憨幢和尚慈济寺”。这里所说的憨幢和尚是慈济寺的一位僧人,而“慈济寺”则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寺庙。苏轼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可能经常来此礼佛或观景。
第三,诗句中的“观月有咏”表明作者在这次观月的经历中写下了一首诗。这表明苏轼不仅只是简单地观赏月亮,还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月亮的感受和思考。
诗的最后一句“不知今夕是何年”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句诗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欣赏美丽月光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历史。
这句诗展现了苏轼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慈济寺)、特定情境(观月)下的所见所感。他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