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四首 其三

月弯弯,梳齿齿,日暮怀人千里。
梳齿齿,月弯弯,愁予方寸间。
玉搔头,金约指,愿在身而为佩。
金约撗,玉搔头,相思不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更漏子·月弯弯》是温庭筠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温庭筠简介:温庭筠(约812年—约870年),唐代著名的词人。他出生于官宦家庭,但一生坎坷,屡试不中,后成为方镇幕僚和宫廷饮宴的常客。他的词多写闺情绮怨与羁旅行役,风格秾艳,被称为“花间派”鼻祖。温庭筠的词作现存六百多首,其中许多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生平经历:温庭筠早年以文才知名,曾获赐金吾田。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他曾在唐宣宗大中年间任方城尉、国子助教等职,晚年更是长期沉沦于酒色之中,终因得罪权贵而被排挤出朝廷。
  1. 诗词原文
  • 月弯弯,梳齿齿,日暮怀人千里:“月弯弯,梳齿齿,日暮怀人千里。”这句词描绘了夜晚时分,明月高悬,而自己身处异地,远隔千里之遥,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月亮的皎洁如同她的笑容,而自己的孤独则如同那稀疏的牙齿。
  • 玉搔头,金约指,愿在身而为佩:“玉搔头,金约指,愿在身而为佩。”在这里,玉石制成的头饰和金质的手环被赋予了情感的象征意义,它们成为了诗人对爱人的怀念和渴望。这种象征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也显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
  • 金约撗,玉搔头,相思不自由:“金约撗,玉搔头,相思不自由。”这里用“约”、“搔头”这样的词汇进一步强调了相思的强烈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痛苦。因为距离和身份的差异,使得这份相思无法得到解脱。
  1. 主题思想
  • 相思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温庭筠传达了他与远方爱人之间深深的相思之情。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对方外貌的怀念,也涉及到内心的渴望与不安。
  • 时空隔离:诗中的“日暮”、“千里”、“不自由”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因时空距离而产生的相思之苦。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深刻揭示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更漏子·月弯弯》不仅是温庭筠艺术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也代表了唐代文人对情感细腻刻画的极致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