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秋早。
向棚底斜阳,筠篮采到。
讶一弯新绿,眉妩斗娇好。
玉人纤手灯前剥,忙煞麻姑爪。
倩厨娘、翠釜燖来,再安茶灶。
红焰一炉小。
更细著晶盐,料量多少。
炙透兰心,休遣绿衣老。
拈来不独酒边宜,也是相思料。
看青青、撮向茶瓯更妙。
探芳信 烘豆
介绍
《探芳信·烘豆》是清代诗人俞樾创作的一首词。
《探芳信·烘豆》是一首描绘秋日采摘新绿、烹制美食的词作,其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菊人忙碌的场景与动作,以及烹制过程中的细节。这首词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生活情趣的热爱,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首先来看词中的“趁秋早”一句,它传达出作者捕捉秋日清晨的美好时光的渴望。接下来的“向棚底斜阳”,描写了采菊人在阳光斜照的田野中采摘菊花的情景,这种场景的描绘既生动又充满诗意。“筠篮采到”则形象地描述了采菊人手中篮子里满载的新鲜菊花,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对秋天美景的一种赞颂。
词中提到的“一弯新绿,眉妩斗娇好”,用来形容采摘下来的菊花色泽鲜亮,形态优美,如同女子眉毛般妩媚动人。这里的“眉妩”不仅形容了菊花的形态,也隐喻了采摘者的心情和神态,充满了对大自然美的欣赏与敬畏。接着的“玉人纤手灯前剥”,则是对采摘者动作的细致描绘,通过“玉人”这一称呼,赋予了采摘者以美丽和高贵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菊花的美丽及其采摘者的辛勤。
“倩厨娘、翠釜燖来”展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即在厨房里,厨师们正在用翠绿色的锅具烹饪着新鲜的菊花。这里的“翠釜”不仅指绿色的锅,也暗喻了烹饪出的菜肴色泽诱人。“再安茶灶”则是指为了更好的品味菊花,特意安排了一个喝茶的小角落,这样的细节描写增加了生活的情趣和文化氛围。
“红焰一炉小。更细著晶盐,料量多少”部分,描述了烹制过程的热烈场面,以及对于调料的精细考量。通过这些描述,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节日的气氛,菊花作为秋季的象征,在文人墨客眼中具有特别的意义。而烹制的过程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交流。
《探芳信·烘豆》以其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日常生活的珍视。通过对采摘菊花、烹制菊花茶等场景的描绘,词作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