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至伞墩观梅

江南十日春风颠,三十三峰争呈妍。
游心一发不可遏,如马纵辔箭脱弦。
平生名胜爱周历,家山咫尺宁舍旃。
譬犹珍错餍山海,莼鲈乡味倍足怜。
舜过秦望日相对,城东佳处尤情牵。
砂山定山二山缺,伞墩突起高逾拳。
两狮对峙作毬戏,双龙挟走同珠圆。
上有古洞深复黝,下有湖水清且涟。
不须吊古动感慨,揽景自足供流连。
况有梅花万千树,环山一白何绵延。
罗浮世界香雪海,神迷骨醉疑登仙。
就中古梅作花祖,铁干蟠屈生何年?
深林一入误向背,左挹右拍空盘旋。
惜哉林逋未见此,只今艳羡西湖边。
乃知名花与胜境,附骥亦赖高人传。
此花此境久阒寂,我来一笑非偶然。
良游既践山水约,会当筑屋林峦巅。
苍松翠竹并罗列,结邻三友应宿缘。
诗成更向老梅说,可能脱去尘俗追前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武祥的《春游至伞墩观梅》是一首描写春季赏梅美景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诗:

  1. 作者介绍
  • 金武祥(1876年—1945年),字伯琴,号秋白,浙江嘉兴人。晚清至民国时期著名诗人、学者。他擅长写景咏物、抒情言志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江南十日春风颠,三十三峰争呈妍:“江南十日春风颠”,意味着江南地区在春天时,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景色迷人。“三十三峰争呈妍”则形容这三十三座山峰争相展现它们的美丽,犹如美人竞艳。
  • 游心一发不可遏,如马纵辔箭脱弦:描述了作者内心涌动的激情,如同骏马挣脱缰绳,奔驰向前,无法自抑。这里的“游心”指的是诗人的游览之心,而“不可遏”则表达了他对美景难以抗拒的情感冲动。
  • 平生名胜爱周历,家山咫尺宁舍旃:“平生名胜爱周历”,意味着作者一生酷爱游览名胜古迹,对于家乡的美丽景色更是情有独钟,不愿离去。“宁舍旃”中的“旃”是古代的一种旗子,比喻家乡或故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
  • 譬犹珍错餍山海,莼鲈乡味倍足怜:以珍宝填满山海比喻家乡的味道丰富无比,让人流连忘返。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家乡深厚情感的珍惜。
  • 舜过秦望日相对,城东佳处尤情牵:描绘了舜帝经过秦望山时,日落时分的景色与他对此地的喜爱。城东的一处美景让作者产生了浓厚的情感牵挂。
  • 砂山定山二山缺,伞墩突起高逾拳: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伞墩山的形状和高度,突出其独特的自然之美。这里的“砂山定山二山缺,伞墩突起高逾拳”形象地描绘了伞墩山的险峻与壮丽。
  • 两狮对峙作毬戏,双龙挟走同珠圆:以狮子和龙的形象来比喻伞墩山的自然景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峦的雄壮与神秘。这里的“作毬戏”和“挟走同珠圆”都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山峦以生命和动态。
  • 上有古洞深复黝,下有湖水清且涟:描述了山上有古老的洞穴和清澈的湖水,为观赏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嗅觉体验。这里的“古洞深复黝”和“湖水清且涟”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
  • 不须吊古动感慨,揽景自足供流连: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并不需要过多的感叹和感慨,只需简单地观赏就已足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
  • 况有梅花万千树,环山一白何绵延:描绘了山上遍布的梅花,白色的花朵与青山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环山一白何绵延”形象地展现了梅花的洁白与山色的苍翠相互交织的美丽景象。
  • 罗浮世界香雪海,神迷骨醉疑登仙:用罗浮国来形容梅花的世界,香气扑鼻,令人陶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里的“神迷骨醉”传达了作者对于梅花香气和美景的极致赞美。
  • 乃知名花与胜境,附骥亦赖高人传:表明梅花和美丽的风景都是值得人们去欣赏和传承的宝贵财富。这里的“附骥亦赖高人传”表达了对于前辈文人墨客的敬仰和感谢,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春游至伞墩观梅》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梅花盛开美景的古诗,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魅力,同时也传达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春游至伞墩观梅》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古典诗词。它不仅展示了春天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观,也传递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审美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