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宵乡梦逐秋生,早办严装事远征。
裘敝谁真怜我去,酒酣君独赠诗行。
迢迢羸马西风路,杳杳孤鸿落日城。
信是桃花潭上客,送人无处不深情。
留别赵筑岩同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赵筑岩同年》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金光悌,其创作时间不详,且作品风格独特,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展示了其深邃的情感世界。
金光悌作为清朝乾隆四十五年进士,由宗人府主事累官至刑部尚书,在官场上有着不俗的成就与声誉。这样的背景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从内容上看,《留别赵筑岩同年》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担忧与不舍,以及对友情的重视与珍惜。诗中“几宵乡梦逐秋生,早办严装事远征”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因离别而夜不能寐,为即将开始的长途跋涉准备的情景。这种情感的流露既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离别的普遍感受。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此诗运用了一系列传统的诗歌形式和技巧,如押韵、对仗等,使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例如“裘敝谁真怜我去,酒酣君独赠诗行”,通过对比和衬托,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此外,诗中使用的意象如“孤鸿落日城”、“桃花潭上客”,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还赋予了诗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传抄与改编,不同的版本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改动,使其更加符合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这些变化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留别赵筑岩同年》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持续影响着现代人的心灵世界。
《留别赵筑岩同年》不仅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情厚谊和人生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也展示了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对于喜爱古典诗歌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阅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