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三弟

东粤携家远,南荒作尉难。
五旬双白鬓,万里一微官。
城郭新教筑,衙斋未得安。
遥怜蛮海畔,辛苦百忧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三弟》是中国清代诗人金义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旅途艰辛的感慨。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1. 作品原文
  • 开头部分:“东粤携家远,南荒作尉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公远行、远离家乡的痛苦与无奈,其中“东粤”指的是广东,“携家远”意味着携带家人远离故土,而“南荒作尉难”则描绘了一种在南方边疆担任小官的困难境遇。
  • 中间部分:“五旬双白鬓,万里一微官。”这里用“白鬓”形容年岁已高,而“一微官”则暗示了其官职卑微。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传达了岁月流逝带来的沧桑感以及自身地位的卑微。
  • 结尾部分:“城郭新教筑,衙斋未得安。”描述了新的城市景象与简陋的居所,反映了诗人在外生活条件艰苦,心情的孤独与凄凉。
  1. 艺术特点
  • 情感真挚:这首诗的情感非常真挚,通过对弟弟的怀念和自身境遇的描述,展现了作者深切的亲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 意境深远:诗中既有宏大的背景,如“南荒作尉难”与“城郭新教筑”,也有细腻的个人感受,如“遥怜蛮海畔,辛苦百忧攒”。这种宏大与细腻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深邃的艺术内涵。
  • 语言精炼: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每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以最小的字数传达出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之中,文人常常面临政治上的不公和生活的艰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金义植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1. 文化价值
  • 《怀三弟》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视家庭和亲情传统的体现。诗中所表达的对弟弟的牵挂和对亲情的珍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神相吻合。
  1. 现代意义
  • 在当代,虽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与古代有了巨大的变化,但诗歌中的情感体验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这首诗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忘内心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追求。

《怀三弟》是一首表现力丰富、情感真挚的古诗。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一种传承。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仍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情感价值,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