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妻兄事,君亦视我如兄,往复绸缪,骨肉奇欢真有此;
人谓子德优,孰有怜人以德,死生寂寞,肺肠纯笃抑何为。
挽姚永楷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姚永楷联》是清代诗人范当世创作的一副对联,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姚永楷的哀悼之情。下面对这副对联进行详细介绍:
原文:
我因妻兄事,君亦视我如兄,往复绸缪,骨肉奇欢真有此;人谓子德优,孰有怜人以德,死生寂寞,肺肠纯笃抑何为。作者背景:
范当世,字大年,号青莲居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范当世一生经历了清初到乾隆年间的多次政治变动,他的诗歌也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状态。作品赏析:
《挽姚永楷联》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与哀思的作品。诗中“我因妻兄事”表达了诗人与姚永楷之间的亲密关系;“君亦视我如兄”则展现了两人之间如同兄长般的情谊。接下来的“往复绸缪,骨肉奇欢真有此”,描绘了两人之间互相关照、彼此扶持的美好情景。然而,“人谓子德优,孰有怜人以德”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他人道德品质的肯定,以及对自己不能以德相待的遗憾。艺术特色:
《挽姚永楷联》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色:首先,它采用对仗工整的格式,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其次,通过对姚永楷人格特质的描绘,展示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后,诗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文化意义:
《挽姚永楷联》不仅是一篇悼念亡友的作品,也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体现了古人对于友情、道德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对于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挽姚永楷联》作为清代诗人范当世的代表作品,不仅以其优美的文辞和深远的内涵受到赞誉,还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友谊观以及人生哲理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友情、道德和人生的独到见解,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坚守信念、追求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