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县署仪门联

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随手携来,因材而用;
医可喻政,硝磺猛剂,有时投下,看病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无锡县署仪门联》是武承谟所作,展现了清朝时期官员的治理理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文学作品及其背景:

  1. 作品原文
    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随手携来,因材而用。医可喻政,硝磺猛剂,有时投下,看病何如。

  2. 作者介绍

  • 武承谟,字云路,号石湖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武承谟曾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等职。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对联创作上,对后世影响深远。
  1. 作品鉴赏
  • 政治寓意:《无锡县署仪门联》通过比喻表达了一种以民为本的治理思想。”工堪比官”意味着官员应精通业务,”因材而用”则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员的实用主义治理观。
  • 哲学意蕴:在对联中,”医可喻政”与”硝磺猛剂”的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医疗与政治的相通之处,也反映了武承谟对于治理艺术的深刻理解。
  •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此对联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堪称清代对联的佳作。

《无锡县署仪门联》不仅仅是一则对联,它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对其深入的理解和赏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