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咏杏花

嫣然初破东风笑,宋墙畔窥臣娇小。
暖香夜夜花丛抱,蝴蝶那知人恼!
解赋道枝头春闹,有谁似尚书风调?
醉锦坊中移种好,莫遣酒家村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杏花天·咏千叶杏花》是董元恺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董元恺(1635-1687),字舜民,号子康,武进(今属江苏)人。他是顺治十七年(1660)的举人,仕途多舛,筑有苍梧别业,有归隐之志。
  1. 诗词原文节选及翻译
  • 原文节选:”千丝雨湿东风剪。短墙外、红轻翠软,绛绡重叠胭脂浅。艳夺桃花人面。”
    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杏花的艳丽之美,仿佛连桃花也为之逊色。
  • 原文节选:”倚云栽、日边开遍。和笑折、明霞舒卷,一枝妒杀红儿见。沽酒这家庭院。”
    这句诗描绘了杏花在阳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象,以及人们在庭院中欣赏和饮酒的情景。
  1. 诗词背景
  • 《杏花天·咏千叶杏花》的创作时间为董元恺游历燕赵秦晋等地时所作,这些经历让他的身世之感融入到词中。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首作品,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了解宋代词人和唐代王禹偁的《杏花天》。
  • 探究《杏花天》一词牌名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 探讨古代文人如何通过诗词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态度。

《杏花天·咏千叶杏花》不仅展现了董元恺对春天美景的赞美,还反映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