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春夜月 用黄雪舟韵,送献堂西游中国,时南北方倡分立

望江南,凭阑飞去骚魂。
苦恨蜑雨蛮烟,楼外昼常昏。
径买片帆西渡,任故园花柳,惜别残春。
羡结交四海,元龙未老,豪气犹存。
前程细数,黄梅节近,人在吴门。
伍相荒祠,听不得玉箫呜咽,吹起风云。
人情叵测,看豆萁煎到同根。
池水皱,算干卿底事?
伤时热泪,空湿襟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湘春夜月·用黄雪舟韵,送献堂西游中国,时南北方倡分立》是清末近现代初的林朝崧所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诗歌原文:望江南,凭阑飞去骚魂。苦恨蜑雨蛮烟,楼外昼常昏。径买片帆西渡,任故园花柳,惜别残春。

  2. 诗人介绍:林朝崧是《湘春夜月·用黄雪舟韵,送献堂西游中国,时南北方倡分立》的作者,他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具体来说,是在晚清时期与民国初期的交界阶段。《湘春夜月》这首诗作,不仅是其个人文化成就的代表,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变迁和思想碰撞的特点。

  3. 诗中意象:《湘春夜月》中的“凭栏飞去骚魂”和“苦恨蜑雨蛮烟”,表达了诗人对南方地区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文化氛围的一种深切感受。这种环境不仅考验着文人的才情和志趣,还考验着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承担。

  4. 历史价值:《湘春夜月》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它也是研究近代史特别是清末民初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政治的走向以及文化交流的盛况,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到那个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湘春夜月》作为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不仅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也在思想和情感上给予了读者极大的启示。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