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次韵再酬诸君

听秦乌,看汉月,岁岁此情苦。
说甚灯期,窗下短檠炷。
少年南陌遗香,旧欢如梦,叹和梦也无寻处。
谩怀古,又是柯烂棋残,伊凉换新谱。
茸帽梅边,随意插花舞。
人生离合何常,明年今夜,更樽酒共论文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林朝崧创作的《祝英台近·次韵再酬诸君》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奈之情。下面是对该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林朝崧,字俊堂,号痴仙,台中市雾峰区人。他早年曾入邑庠,十九年补廪生。乙未年割台后,避乱泉州。返台后,与赖绍尧等人组织栎社。
  2.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晚清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慨。
  3. 文学特点:该词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秦乌”、“汉月”、“灯期”等,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空间。同时,词中还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历史记忆,使得整首词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4. 主题思想:词中的“岁岁此情苦”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少年南陌遗香,旧欢如梦,叹和梦也无寻处”则透露出一种对过往恋情的哀愁和遗憾。
  5. 文化价值:通过对《祝英台近·次韵再酬诸君》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林朝崧的诗歌创作风格,还可以深入了解清末民初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变迁。此外,这首词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台湾文学及中国古典诗词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资料。
  6. 影响评价:林朝崧的《祝英台近·次韵再酬诸君》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他的艺术成就,更因为这首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因此,对于研究晚清时期的文学和历史,以及海峡两岸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林朝崧的《祝英台近·次韵再酬诸君》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的词,同时也是研究晚清文学、台湾文学及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和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林朝崧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