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尾 其二

无因击汰更扬舲,江上怀人兰芷馨。
浪卷前朝何处去?观音山色自青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沪尾 其二》是近代诗人林朝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其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林朝崧,清末近现代初著名的诗人和教育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创作者,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创立台中中学并推动教育改革。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林朝崧的文学生涯,也使他的作品具有更深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2. 诗作原文:《沪尾 其二》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对江上景致的描绘以及内心的感慨。诗句“无因击汰更扬舲”表达了诗人在江上航行时的心情,“江上怀人兰芷馨”则描绘了江水与兰花交织的幽静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氛围。“浪捲前朝何处去?观音山色自青青”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整体而言,《沪尾 其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清代诗词中的佳作之一。
  3. 诗歌背景:《沪尾 其二》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其内容和风格来看,应属于晚清时期。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江上景观的描述,隐喻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这种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的表现手法是林朝崧诗作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也使得《沪尾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状态。
  4. 艺术特色:林朝崧的《沪尾 其二》在艺术上展现出了多方面的特色。首先,其语言清新脱俗,用词考究,既符合古典诗词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其次,诗人善于运用象征和暗喻,使诗歌的含义深远而含蓄。再次,这首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每一句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整体的主题,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最后,林朝崧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使得他的诗作不仅有艺术价值,更有思想深度。
  5. 影响评价:林朝崧的《沪尾 其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当时的读者群体,也吸引了后世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许多研究指出,《沪尾 其二》不仅展示了林朝崧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因此,无论是从文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林朝崧的这首作品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的。

《沪尾 其二》是林朝崧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通过精炼而深邃的文字,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江上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这首诗不仅是林朝崧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