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碧天净,万籁响沉沉。
卷帘伫明月,焚香调素琴。
泠泠七弦趣,山水始同心。
声希而味淡,俗耳无知音。
顾我独乐此,摩挲情更深。
一弹涤尘虑,再鼓发清吟。
朝游共一舆,夜眠共一衾。
晨夕永不离,生死盟诚忱。
兴至作「三弄」,趺石坐松林。
远招云间鹤,飘然落前岑。
携琴骑鹤去,天风荡虚襟。
汗漫九垓上,高踪谁能寻。
抚琴(甲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抚琴(甲寅)”是一首文学作品,出自《甲寅杂志》的“月刊”时期。下面将从作品内容、作者背景、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介绍这首作品:
作品内容:《抚琴(甲寅)》是一首描写夜晚宁静、月光洒满庭院、诗人卷帘静立,焚香调弦,琴音悠扬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场景,通过七弦琴的演奏,将山水之美与内心的共鸣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琴声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情趣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作者背景:根据史料记载,《甲寅》杂志是在清末民初时期创刊的刊物,主要刊登文学作品和文学评论。《抚琴(甲寅)》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文学创作的态度和审美追求。
文学价值:“抚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它象征着个人的精神修养、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和谐美的追求。通过这首作品,诗人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情感,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声音、光影、氛围等细节的描绘,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意境的艺术空间。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作品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听觉上的享受。例如,“泠泠七弦趣,山水始同心”,通过琴声与山水共鸣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谐美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抚琴(甲寅)》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追求和人文精神,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