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垄道中晓发作(甲寅)

旅夜不成眠,棂风吹败纸。
驾言向中途,町蹊随迤逦。
孤月憩岩巅,遥山潜雾里。
村鸡听三号,舆夫行五里。
曙色犹朦胧,道旁暂休止。
星影辨前林,滩声知近水。
临流掬月光,一漱凉侵齿。
欲下舆舆眠,吟情时复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后垄道中晓发作(甲寅)》是林占梅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下将从诗歌原文、诗歌的赏析与创作背景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
  • 旅夜不成眠,棂风吹败纸。
  • 驾言向中途,町蹊随迤逦。
  • 孤月憩岩巅,遥山潜雾里。
  • 村鸡听三号,舆夫行五里。
  • 曙色犹朦胧,道未通人世
  1. 诗歌赏析
  • 自然描写与内心抒发相融合:诗中的自然景观如“孤月憩岩巅,遥山潜雾里”不仅生动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沉思。
  • 情感表达真挚细腻:通过“晨光未露,道路未通”这样的句子,诗人表达了对未知旅途的忧虑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清晨的期待。
  • 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每一句都充满了力度,尤其是“孤月憩岩巅”这一句,将月光下的场景描绘得既宁静又深远。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林占梅在台湾清治时期担任地方官员,负责教育行政工作。这种职务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台湾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经历了多次历史变迁,特别是在清代,台湾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这些背景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后垄道中晓发作(甲寅)》不仅是一首描绘旅途景象的诗作,更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社会状况。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台湾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