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戈矛起,幽居也隐忧。
山林多遁客,陇亩有闲牛。
税迫荒田纳,粮艰战士咻。
点金仙术短,一策莫能筹。
郊行感事(甲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郊行感事(甲寅)》的文学解读
《郊行感事(甲寅)》,是清朝合阳人王又旦所作。王又旦字幼华,号黄湄,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间知湖北潜江,履亩定赋,抑豪强。二十三年,入都补户科给事中,工诗词。他的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竹城城南草如绵,竹城城北柳如烟”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竹城的南面与北面进行了生动的对比。南面的草丛像丝绸一样绵延,而北面的柳树如同烟雾缭绕。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不同方位的特点,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在后半部分,“古坟游鬼自寒食,腥风掠点云连天”一句,则揭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古坟、鬼影以及腥风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悲哀与无奈。这种情绪的转变,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悲情之中,而是以“庐舍前头尽巢穴,野哭千家肠欲绝”来表达自己的豁达与乐观。这句诗不仅揭示了农村的贫困与荒凉,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民苦难的同情。
诗的结尾,“山桃野杏为谁春,尽作哀鸿口中血”,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这句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事的感慨。山桃野杏虽然美丽,但最终化为哀鸿口中的血,这既是对现实的深刻揭露,也是对历史的无声控诉。
《郊行感事(甲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风格。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使人们对于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