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时(甲寅)

烽烟催劫至,膏血烂于糜。
天步艰难日,人情恐惧时。
温裾悲莫绝,钱枕感频欹。
忧愤中宵起,排愁藉酒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忧时(甲寅)》是明代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密相关,反映了作者对时事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表达。以下是对《忧时》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避难移家适远乡,
    忧时一夜百回肠。
    胡蕴玉在《<中国文学史>序》中提到“于是朝廷赠答之风衰,草野忧时之言作矣”,可见当时社会政治氛围的紧张和文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2. 诗人背景
    刘基本名刘基,字伯温,号玄真道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他的诗作多反映其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怀,而《忧时(甲寅)》便是其中代表作之一。

  3. 文学价值
    此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比“避难”与“忧时”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其成为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文本。

《忧时(甲寅)》作为一部具有重要文学史价值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刘基深邃的思想感情,也为后世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