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催劫至,膏血烂于糜。
天步艰难日,人情恐惧时。
温裾悲莫绝,钱枕感频欹。
忧愤中宵起,排愁藉酒卮。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烽烟催劫至(烽火台的烽烟催促着战争的到来):
- 关键词:“烽烟”、“催”
- 注释:烽火台,古代边防设施,用于发现敌情和传递信息。烽烟,即烽火,是点燃以警示的信号。
- 膏血烂于糜(鲜血洒在地上如同泥土一样):
- 关键词:“膏血”、“糜”(指地上的泥土)
- 注释:膏血,形容鲜血流淌。糜,泥土、碎土。
- 天步艰难日(国家的命运艰难重重):
- 关键词:“天步”、“艰难”
- 注释:天步,指国家或时代的形势。艰难,困难重重。
- 人情恐惧时(民众感到恐惧不安):
- 关键词:“人情”、“恐惧”
- 注释:人情,指民众的情绪和想法。恐惧,担心、恐惧。
- 温裾悲莫绝(我穿着温暖的衣物仍然感到悲伤):
- 关键词:“温裾”、“悲”、“莫绝”(不要断绝,指不断有感伤之情)
- 注释:温裾,穿着温暖的衣襟。莫绝,不会断绝。
- 钱枕感频欹(经常感到枕头下的钱被压得不平):
- 关键词:“钱枕”、“欹”(倾斜)
- 注释:钱枕,用钱铺成的枕头。欹,倾斜。
- 忧愤中宵起(整夜因忧虑而醒来):
- 关键词:“忧愤”、“宵起”
- 注释:忧愤,忧愁和愤怒。宵起,半夜醒来。
- 排愁藉酒卮(借酒来排解忧愁):
- 关键词:“愁”、“藉酒”、“卮”(古代的一种酒器)
- 注释:藉,依靠;酒卮,古代的酒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国家命运和民众疾苦深切忧虑的作品。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血腥场面、民众的恐慌心情、以及诗人自身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中的“烽烟催劫至”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而“温裾悲莫绝”则传达了诗人在战乱中仍怀有深深的忧伤。整首诗通过强烈的视觉和情感描述,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