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气如兰,其人似玉,岂知命比琉璃。
幸有前缘,也曾省识芳姿。
秦楼一夕箫声断,怅香魂、化作云飞。
是耶非,鬓影衣香,梦里依稀。
从今冷落张郎笔,叹画眉无计,枉费唏嘘。
灯暗空房,忍听枕畔儿啼。
那人生小姮娥样,果红尘、无分留伊。
最凄其,月渐团圆,人反长离。
高阳台 挽清河郡兰卿表侄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挽清河郡兰卿表侄媳》是一首由清朝诗人宗婉创作的词。这首词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情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在词的开篇,作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吹气如兰,其人似玉”,这两句通过对逝者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其高贵而优雅的气质和美丽动人的容貌。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词的情感色彩,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逝者的美丽与哀愁。
词中“秦楼一夕箫声断,怅香魂、化作云飞”这句,则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生前美好记忆的回忆以及对逝者灵魂的留恋之情。这种对过去的回忆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为丰富,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哀伤与不舍。
“从今冷落张郎笔,叹画眉无计,枉费唏嘘”这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逝者的深深怀念。这里,作者用“张郎笔”代指亡妻或逝者,通过“画眉无计”这一意象,表达了对亡妻无法复生的无奈和悲伤。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张力达到了高潮,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高阳台·挽清河郡兰卿表侄媳》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它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感情。这种深度的文化探讨和情感共鸣,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交流。
《高阳台·挽清河郡兰卿表侄媳》是一首情感深沉、语言优美的词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深情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深刻的文化和情感体验。无论是从词的文学价值还是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词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