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宫 偕董琴南、费新桥两同年泛舟西湖,时琴南赴云南任,新桥亦将入都

一棹停云乍合。
况胜赏、韶春时节。
有约逋梅须共折。
鹤巢边,冷清清,千片雪。
绿醑兰言接。
胜尺素、遥传天末。
去燕来鸿休怅别。
指心期,但相看,湖上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游宫·偕董琴南、费新桥两同年泛舟西湖,时琴南赴云南任,新桥亦将入都》是清代诗人周之琦所作。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与友人共同游历西湖的欢乐时光,还蕴含了深厚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未来分别的哀愁。

在分析这首作品之前,需要了解其背景和作者情况。《夜游宫》是清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以描写夜晚景色、抒发情感为主题。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清道光年间,具体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左右。周之琦,字子高,号东皋,清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和传颂。他不仅擅长诗词,还精通音律,其诗作风格豪放而婉约并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文学角度来看,《夜游宫·偕董琴南、费新桥两同年泛舟西湖,时琴南赴云南任,新桥亦将入都》是一首典型的表达离愁别绪的作品。通过描述两位同年好友泛舟西湖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分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也展示了中国传统诗词中的人文情怀。

进一步地,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于友情、离别以及自然美的描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山水往往成为寄托离愁别绪的载体,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之地,更是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意想象。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通过对西湖夜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相见的期盼。

《夜游宫·偕董琴南、费新桥两同年泛舟西湖,时琴南赴云南任,新桥亦将入都》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