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别离送郑子

劲羽乏群栖,转蓬靡暂息。
伊人贫困士,能无去乡国。
辞乡阻长川,旅迹殊可怜。
昨别俄六载,斯游定几年。
游踪渺无畔,淮水连河岸。
回瞻云树深,忽忽兴长叹。
云外指京畿,秋风冷客衣。
可堪闻塞雁,正值向南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古别离送郑子》是一首由清代贝青乔创作的五言律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切关怀。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作品信息
  • 作者:贝青乔,字子木,吴县人,清代诗人。
  • 作品类型:五言律诗。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为周准所作,但确切作者尚需进一步考证。
  1. 诗句原文
  • 炮云飞焰卷金阊,吹散吾宗各一乡。
  • 何幸授餐逢杜济,转思收骨属韩湘。
  • 谈深家国惟挥泪,愁满乾坤漫举觞。
  • 终望桑榆收晚景,青春作伴放归航。
  1. 诗意解析
  • “劲羽乏群栖,转蓬靡暂息。”:比喻朋友像飞翔的燕子或随风飘荡的蓬草,随时都可能离开。
  • “伊人贫困士,能无去乡国。”:指友人因家境贫寒而不得不离开故土。
  • “辞乡阻长川,旅迹殊可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离去时旅途之艰难的同情。
  • “昨别俄六载,斯游定几年。”:意味着分别已有六年,不知何时再见。
  • “游踪渺无畔,淮水连河岸。”:描绘了朋友游历时的孤独状态,以及他与家乡之间遥远的距离感。
  1. 情感表达
  • 对友人的同情:诗人通过描写友人的困境和离别的痛苦,展现了对朋友深深的同情。
  • 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诗歌传达了作者对这份友谊的珍视,即使在分离中也不忘彼此。
  • 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烟火、江河等,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深度。

《赋得古别离送郑子》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社会现实的画卷。它以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人情味和历史厚重感的清丽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