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赤壁登苏公亭放歌

今日江头风势苦,黑云从风散为雨。
波声撼塌邾子城,涛头径射白龟渚。
犹似周郎万骑横江来,千艘撇■闻惊雷。
咫尺南北不可辨,际天烟焰纷成堆。
舟子系缆垂杨陌,忽见峭壁镵天地崩坼。
髯苏一去青山闲,老子今朝散轻策。
崔嵬亭子江之滨,壁上二赋犹鲜新。
人间风月不可驻,天上来此闲仙人。
秀骨疏髯脱囹圄,诗不能茹酒不吐。
吹唇沸地群狐狂,遣作江山文字主。
东坡黄桑手自种,废垒蓬蒿耜亲举。
平生食饱爱闲行,涴壁污墙到氓户。
武昌樊口丹枫稠,载酒还作凌云游。
清波白月在人世,素心孤鹤横天浮。
忽忆美人思魏阙,自惊流落天南州。
我拜遗像空山陬,岩桂惨淡枝相樛。
悲风入座髯飕飗,大江茫茫东注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避风赤壁登苏公亭放歌》是清代诗人周起渭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在江头观风听雨的感慨及对自然景象的赞美。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之一。以下是从几个方面对这首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周起渭,字少白,号白山樵,清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 创作风格:周起渭的诗作以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著称,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原文
  • 今日江头风势苦,黑云从风散为雨。 波声撼塌邾子城,涛头径射白龟渚。
  • 犹似周郎万骑横江来,千艘撇闻惊雷。咫尺南北不可辨,际天烟焰纷成堆。
  • 舟子系缆垂杨陌,忽见峭壁镵天地崩坼。髯苏一去青山闲,老子今朝散轻策。
  • 崔嵬亭子江之滨,壁上二赋犹鲜新。人间风月不可驻,天上来此闲仙人。
  • 秀骨疏髯脱囹圄,诗不能茹酒不吐。吹唇沸地群狐狂,遣作江山文字主。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诗人通过描写狂风暴雨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界的壮美和变幻莫测。
  • 人生哲理:通过对风雨的描述,诗人可能寓意人生的起伏与变化,以及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生动的描绘:诗中对风雨景象的细致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狂风暴雨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 深邃的哲理:虽然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描述自然景观,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让人深思,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诗歌的经典之作,《避风赤壁登苏公亭放歌》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古典诗词宝库,也为后代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范例。
  • 历史地位:该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影响评价
  • 历代传唱:《避风赤壁登苏公亭放歌》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后人传唱,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 学者研究:历代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内容、形式、艺术手法等进行了全面探讨,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1. 现代解读
  • 现代视角:在当今社会,人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视角来重新理解和解读这首诗,使其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 教育应用:该诗的教学价值极高,可以作为中小学乃至大学文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1. 保护传承
  • 古籍整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古代诗词进行整理和数字化保存显得尤为重要,以便于更多人能够接触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 文化传承:加强对这首诗的研究和传播,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避风赤壁登苏公亭放歌》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慨的古诗,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跨越时空,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