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为人写北窗高卧图

陶公卧北窗,梦寐无今人。
岂惟无今人,颓然非此身。
何处无北窗,卧者少真淳。
胸中失佳趣,几榻俱埃尘。
吾子虽今人,宛然葛天民。
携枕入华胥,遂卜紫桑邻。
萧条掩三径,松菊相与春。
可知梦醒间,庄蝶孰为真。
偶然南风来,吹堕漉酒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武陵为人写北窗高卧图》是清代诗人周起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主题:

  1. 作者介绍:周起渭,字渔璜,号桐野,贵州贵阳人。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詹事。他的诗学受到苏轼、元好问、高启等人的影响,有《桐野集》传世。
  2. 诗歌原文: 陶公卧北窗,梦寐无今人。 岂惟无今人,颓然非此身。 何处无北窗,卧者少真淳。 胸中失佳趣,几榻俱埃尘。 吾子虽今人,宛然葛天民。携枕入华胥,遂卜紫桑邻。 萧条掩三径,松菊相与春。 可知梦醒间,庄蝶孰为真。偶然南风来,吹堕漉酒巾。
  3. 诗歌赏析:《武陵为人写北窗高卧图》描绘了陶渊明式的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喧嚣、追求自然纯真生活的理想。“陶公卧北窗”一句,直接点出陶渊明的名字,通过对比“吾子虽今人”,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逸文化的怀念以及对现代生活的不满。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困惑,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武陵为人写北窗高卧图》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哲学思想和文化传承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