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可似,似黛眉隐语,镜中犹殢。
暮色千条,只愁难把花骢系。
楼窗无缝深深闭,又还见,腰儿眠起。
更无聊、和月迷离,写汉宫人字。
还向长亭旖旎,又青眼细窥,别筵杯底。
也学销魂,渡头摇得斜阳腻。
孤帆才近隋堤尾,便遮抹、缕丝痕翠。
添些落絮,疏烟如梦里。
垂杨 柳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垂杨 柳影》是清代诗人周祖同所作的一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杨柳和傍晚的景象。《垂杨 柳影》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中“春人可似,似黛眉隐语,镜中犹殢”这一部分,诗人以美人的倩影为喻,形容春意盎然时杨柳的婀娜多姿。接着,“暮色千条,只愁难把花骢系”描绘了夕阳下杨柳的影子,似乎有无数条暮色相缠绕,使人难以将马儿拴住。这里的“花骢”指的是骏马,而“系”意味着拴住或束缚。再往后,“楼窗无缝深深闭,又还见,腰儿眠起”,描述了楼阁上没有缝隙地关紧窗扉,而从缝隙中还能看到某人在慵懒地起身。
“更无聊、和月迷离,写汉宫人字”进一步渲染了一种朦胧美,月光下的柳影被作者形容得像是一个汉字,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最后,“还向长亭旖旎,又青眼细窥,别筵杯底”则描绘了人们在离别之际,依依不舍的情景。这种场景常常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离别之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所描述的送别场景。
《垂杨 柳影》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美丽,也引发了对时间流逝、人生别离等深刻话题的沉思。通过这首诗,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美学和人文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