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根妇

彼何者妇,椎髻蒙茸。
朝拾马通,暮拾马通,衣单腹饿,拾不满笼。
路逢故乡女伴,对泣诉苦音语同。
夫婿官二千石,得罪长流口外,生死不得消息通。
身籍王侯门,娇儿略卖安知西与东。
今日跣脚垢面城根妇,当年侍女如花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城根妇·彼何者妇》是清代诗人邵长蘅的古诗作品,全文如下:彼何者妇,椎髻蒙茸。朝拾马通,暮拾马通,衣单腹饿,拾不满笼。路逢故乡女伴,对泣诉苦音语同。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邵长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困境和社会矛盾。

诗中“彼何者妇”描绘了一个生活在底层的社会妇女形象,她以椎髻蒙茸的形象出现,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她的外在状态,更深刻地揭示了她内心的无助与绝望。

诗歌通过“朝拾马通,暮拾马通”,表达了她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频繁外出捡拾马粪的生活状态。这种描述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也暗示了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以及底层人民的无奈处境。

诗中的“夫婿官二千石,得罪长流口外,生死不得消息”揭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深刻认识。这不仅反映了个人命运的不幸,也揭示了整个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困境。

《城根妇·彼何者妇》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底层妇女生活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展现了邵长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记录,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