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 重九

秋深风渐紧,虫生应和,唧唧透窗纱。
异乡佳节至,何处登高,隔水尽蒹葭。
登楼凝望,只一片、疏柳啼鸦。
想此日,茱萸遍插,分不到天涯。
堪嗟。
卷帘人瘦,瑞脑香斜。
念旧时篱下。
辜负了、黄昏时候,谁对黄花。
如今且尽尊前酒,怕秋光、又落谁家。
秋有信,奈何水隔天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江云 重九》是清代诗人沈鹊应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在异乡佳节重阳节时登高望远的愁苦心情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分析:

  1. 诗作背景
  • 时代背景:该诗作创作于清朝时期,属于晚清文学的一个分支,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取向。
  • 个人经历:沈鹊应可能是一个远离故乡、漂泊在外的游子,这首诗可能也是他对自己身世的一种抒发和反思。
  1. 诗意解析
  • 秋天的描写:诗中“秋深风渐紧,虫生应和,唧唧透窗纱”描绘了深秋时节,秋风渐起,虫鸣声透过窗户传入屋内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寞的氛围。
  • 节日的感受:诗中的“异乡佳节至,何处登高,隔水尽蒹葭”透露出作者是在异乡过重阳节的情景,登高的愿望因距离遥远而无法实现,只能远观蒹葭水边的自然景色。
  • 情感的抒发:“登楼凝望,只一片、疏柳啼鸦”表达了作者登高望远时的孤独与哀愁,柳树的啼鸦似乎在为远方的亲人或故乡增添一份悲伤。
  1. 词牌名解读
  • 渡江云的格式特点:渡江云是一种古典诗歌的体裁,通常由四句组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种格式使得诗作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音乐性。
  • 词牌名的含义:渡江云中的“渡江”暗指渡过江河到达彼岸的旅程,寓意着从现实到理想的跨越;“重九”即重阳节,象征着对传统的尊重和对节日氛围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诗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空间。读者仿佛能看到秋风中摇曳的芦苇,听到远处传来的虫鸣声,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
  • 修辞手法: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如将风声比作蟋蟀的叫声,将自然景物赋予了情感色彩。
  1. 主题思想
  • 思乡与离愁:这首诗的核心主题是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尽感慨。通过对重阳节这个特定的传统节日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一种普遍的离愁别绪,触动了读者的共鸣。
  • 孤独与无奈:诗中的“异乡佳节至”和“隔水尽蒹葭”体现了诗人身处异地,无法与家人团聚的孤独感和无奈。

《渡江云 重九》不仅是一首诗歌的文本,更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和心灵的旅行。通过欣赏这首诗,读者能够体验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理解他们对于自然、家庭和国家的情感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