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莼

向南塘、风吹鱼浪,曲尘不染深碧。
西泠短艇红桥曲。
隔浦斜阳渔笛。
潭影织。
见罗袖、轻笼素腕全无力。
倚舷欲摘。
似半折瑶簪,淡黄嫩紫,入手腻无迹。
疏蘋外,记得去年游剧。
汀烟满目狼藉。
曾教越女分千缕,归路月华初白。
灯照席。
费几许、春纤调送香羹出。
而今慢忆。
叹枫冷江乡,秋风起后,未返倦游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沂孙,元代诗人。他生于浙江绍兴,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与周密、张炎等文人结词社。王沂孙擅长咏物词,其词多以咏物寄托身世之感,讲究章法层次,词致深婉动人。
  1. 诗歌原文
    玉帘寒、翠痕微断,浮空清影零碎。
    碧芽也抱春洲怨,双卷小缄芳字。
    还又似,系罗带、相思几点青钿缀。
    吴中旧事,怅酪乳争奇,鲈鱼谩好,谁与共秋醉?

  2. 主题内容

  • 《摸鱼儿·莼》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词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如“玉帘”、“碧芽”等,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清新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之中。
  1. 艺术手法
  • 《摸鱼儿·莼》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多种表现技巧,包括拟人化、象征等,使得整首词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诗意美感。此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玉帘”比作“丝”,将“碧芽”比作“春洲”,既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性,也加深了词人的情感表达。
  1. 文化意义:《摸鱼儿·莼》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它也是研究元代文学和地域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摸鱼儿·莼》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离愁别绪”这一主题,对于理解古代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摸鱼儿·莼》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更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示了元代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这首词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内涵,被后世广泛传颂并深受喜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