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陵

锦屏山色隔城来,渴葬千秋事可哀。
一剑割将公主爱,九门报道寺人开。
凄凉血诏留衣衽,寂寞桐棺付草莱。
太息乌号几人抱,红墙日落首重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思陵录》是宋代周必大创作的杂史,以研究宋代历史和宋金关系为主。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思陵录》的内容、影响及文学价值:

  1. 作者简介
  • 周必大生平与成就:周必大(1126-1204年),字子充,自号平园老叟,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学者。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政治人物。他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在《思陵录》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 《思陵录》的创作背景:《思陵录》是在周必大担任礼部尚书期间完成的。这部作品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淳熙年间,其内容主要围绕宋高宗赵构的陵庙建筑工程及其朝政大事展开,因此得名“思陵”。
  1. 内容概述
  • 历史事件记录:《思陵录》记载了从淳熙丁未八月到戊申三月至己酉二月三年间的历史事件。书中详细描述了高宗逝后,如何处理陵墓建筑、朝章国政以及宋金外交等重要事务,对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书法鉴赏:《思陵录》中还涉及了赵构对历代书法名家的品评,尤其是他对历代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推崇,以及自己的书法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赵构的书法技艺,也反映了当时宫廷的书学状况。
  1. 文学价值
  • 史料价值:《思陵录》作为宋代的杂史,为研究宋代特别是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 书法艺术研究:书中不仅记载了赵构的书法艺术见解,还收录了他的翰墨作品。通过对这些书法作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宋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和发展脉络。

《思陵录》是一部内容丰富、价值极高的宋代杂史,它不仅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还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精湛的书法技艺。对于爱好历史与书法的读者来说,这部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