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恩幸许彩衣裁,良友于今劳溯洄。
画省虽分行雁杳,河阳犹奉板舆回。
家临晋水鱼因出,人到春园萱自开。
我亦庭闱遥在念,吴山弥望白云来。
送宁遂平归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宁遂平归养》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沈棻创作的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下面将围绕其主题、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展开详细介绍:
主题:《送宁遂平归养》的主题主要聚焦于友情和归隐。通过描绘宁遂平即将归养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生活的祝福和不舍。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宁遂平未来生活的关心和期冀,希望他在归养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家庭欢乐和个人宁静。
艺术特点:在艺术形式上,《送宁遂平归养》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古典诗歌形式通常要求严格的对仗和平仄韵律,体现了沈棻深厚的古文功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君恩幸许綵衣裁”一句,不仅描绘了朝廷对宁遂平恩宠的体现,也隐含了对其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此外,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如“家临晋水鱼因出,人到春园萱自开”,既美化了画面又增添了诗意,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文化背景:《送宁遂平归养》的创作背景与清朝时期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在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归隐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寄托,他们常常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沈棻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其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的对友情和归隐的重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
《送宁遂平归养》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和美好祝愿的古诗,也是清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文化追求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