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卧佛寺

乱石拥山田。
行遍凉沙不见泉。
驱马独来林际寺,金仙。
也倦津梁尽日眠。
古柏翠笼烟。
新月如弓乍引弦。
何处霜钟声断续,诸天。
尚有藤萝绝壁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卧佛寺》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沈岸登创作的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生平
  • 沈岸登的基本信息:沈岸登,字覃九,号南渟,又号惰耕村叟。他不仅是一位词人,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擅长诗词、书法和绘画。他的文学成就在“浙西六家”中占据重要地位,与龚翔麟、朱彝尊等诗人并列。
  1. 诗歌原文
  • 诗句概述:诗中描绘了诗人驱马进入一片寂静的山林,寻找一个名为卧佛寺的地方。诗中通过使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人物活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艺术氛围。诗中的意象如山、水、月、钟声等,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 语言表达:沈岸登的词作语言简洁而富有音乐性,能够很好地捕捉并展现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使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1. 文化背景
  • 历史环境:这首诗创作于清代,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以及文人的内心世界。
  • 地域特色:卧佛寺位于浙江省平湖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沈岸登的这首词通过对卧佛寺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建筑特色,还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宗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1. 赏析讨论
  • 情感表达:在《南乡子·卧佛寺》中,沈岸登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的文人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追求。
  • 文化价值:作为“浙西六家”之一,沈岸登的词作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清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南乡子·卧佛寺》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南乡子·卧佛寺》不仅是沈岸登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沈岸登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了解清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