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玉泉山寺

石桥烟树。
几道风泉注。
湿尽春沙愁马度。
山路原来无雨。
夕阳一片香台,小亭东有门开。
纵使昏鸦百过,何妨倚杖徘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玉泉山寺》是由清代诗人沈岸登创作的一首词。此诗以描绘玉泉山寺的自然景观和宁静祥和的氛围为主旨,通过对石桥、烟树、风泉、夕阳等自然元素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烦恼的闲适与淡泊情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信息:《清平乐·玉泉山寺》的作者是沈岸登,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还擅长诗、书、画,是浙西六家之一。他的词作在当时享有极高的评价,与龚翔麟、朱彝尊等人齐名。
  2. 诗词原文:石桥烟树。几道风泉注。湿尽春沙愁马度。山路原来无雨。夕阳一片香台,小亭东有门开。纵使昏鸦百过,何妨倚杖徘徊。
  3. 诗词赏析:从字面上理解,“石桥烟树”形容的是石桥旁若隐若现的树木在轻烟雾气的缭绕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美;“几道风泉注”则形象地描述了几股泉水随风而来,仿佛在向行人诉说故事;“湿尽春沙愁马度”中的“愁马”,指代那些因天气而感到忧愁的马匹,而“湿尽春沙”,则是说雨水将沙子冲刷得干干净净,象征着一切烦忧都随着雨水洗净。
  4. 背景影响:沈岸登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治武功并重、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个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文化品味。在文学领域,其作品被视为经典,影响了后世无数词人的创作风格和审美取向。
  5. 艺术特色:沈岸登的词作以其精巧的构思、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而著称。《清平乐·玉泉山寺》就是其中的典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和生动的画面,如“夕阳一片香台”和“小亭东有门开”,通过这些具体而富有画面感的描写,使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6. 文化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词不仅是抒发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工具,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沈岸登的这首词不仅仅是对一个地点的描绘,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的体现。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清平乐·玉泉山寺》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更是一种对生活哲理的深刻领悟。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