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尚西入周,渭上犹盘桓。
百里弃其国,饭牛在草间。
乘时各自奋,功立名不刊。
脱身屠钓中,一举生民安。
少壮不用世,垂老反任官。
年命苟不延,后世何所观。
高材为人弃,贫贱良独难。
焉知天下士,一身饥且寒。
圣贤有不遇,自古以为叹。
咏史效左记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史效左记室”为清代诗人汪中创作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绘吕尚西入周的历史场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汪中的文学创作生涯颇为丰富,他不仅在经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其诗歌也颇有特色。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目的主要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所描绘的吕尚西入周,渭上犹盘桓的场景,体现了一种历史的沉淀和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吕尚、百里等人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境遇,既有功成名就之时,也有落魄失意之时。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汪中在诗歌创作中注重对经典文献的引用和诠释,如对《周官》、《左氏传》等经典著作的运用,显示了他对汉魏六朝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同时,汪中也深受顾炎武思想的影响,将个人志向与民族大义相结合,表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感。
从文学手法来看,汪中的诗歌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诗中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刻画,既展现了个人的悲欢离合,也折射出了整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汪中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历史的记录和文化的传承。
“咏史效左记室”作为汪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不仅是其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汪中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才华,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风格和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