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怀西樵司勋

记得逢君,前年三月,柳花飘落成堆。
看满城春色,十万旧楼台。
镇日里、词翻黄绢,诗裁白雪,名士衔杯。
况邮亭风月,撩人何必归哉。
无端驱马,返东山、路隔尘埃。
想十笏堂前,三桐树底,也自徘徊。
休说扬州梦觉,竹西畔、杜牧萦怀。
向司勋寄语,尚须骑鹤重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扬州慢·怀西樵司勋》是清代诗人汪懋麟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古意盎然的场景之中。下面将围绕此诗及其创作背景进行详细解读:

  1. 诗人生平与作品风格
  • 诗人简介:汪懋麟是清代中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精湛的诗歌艺术和深邃的思想见称。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怀、描写自然风光为主,语言清丽,意境深远。
  • 作品特色:汪懋麟在诗歌方面有着独特的成就,尤其是其对古典文学的继承与创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同时又不失诗情画意,能够引人深思。
  1. 《扬州慢·怀西樵司勋》的内容解析
  • 诗歌开篇:“记得逢君,前年三月,柳花飘落成堆。”这几句描述了与友人重逢的情景,春柳如雪般的飘落,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 对仗与意象:“看满城春色,十万旧楼台。”通过对“黄绢”(黄色的绢帛)、“白雪”(白色的诗稿)等意象的使用,展现了扬州古城的繁荣景象以及文人骚客的雅兴。
  • 情感抒发:“镇日里、词翻黄绢,诗裁白雪,名士衔杯。”这里的描述不仅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文学造诣,更透露出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品酒吟诗的快乐时光。
  • 归隐之意:“况邮亭风月,撩人何必归哉。”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即使身处繁华之地也不为所动,向往的是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1. 《扬州慢·怀西樵司勋》的艺术成就
  • 艺术手法:汪懋麟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等,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他善于运用排比、对仗等结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情感表达:通过对扬州美景的描述以及对朋友情谊的渲染,汪懋麟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色彩。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清代中叶扬州的历史风貌,还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1. 《扬州慢·怀西樵司勋》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意义
  • 扬州的城市特色: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有着“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誉,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来游玩的地方。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 文人生活的时代特征:这首诗反映了晚清文人的生活状态,他们既注重个人的文化修养,也关注社会现实,希望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 对后世的影响:汪懋麟的这首《扬州慢》被后人广泛传颂,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可以得出《扬州慢·怀西樵司勋》不仅是汪懋麟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清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能领略到其中的文学之美,还能从中体会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