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五虎门同石来次前使萧给事韵

长年捩柁倚高楼,万里潮迎万斛舟。
浪打白头都是雪,衣添六月忽如秋。
苍茫不觉千山远,混沌真堪一气浮。
最爱乘风同快马,漫将喘月笑吴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汪楫的《出五虎门同石来次前使萧给事韵》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汪楫,字舟次,号悔斋,清江南休宁人,居扬州。他生于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后授检讨,曾充册封琉球正使、河南府知府,官至福建布政使。
  • 文学成就:汪楫与汪懋麟并称“二汪”,有《悔斋集》。他的诗歌创作在清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七律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表现。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长年捩柁倚高楼,万里潮迎万斛舟。浪打白头都是雪,衣添六月忽如秋。苍茫不觉千山远,混沌真堪一气浮。最爱乘风同快马,漫将喘月笑吴牛。
  • 诗句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海景和自然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感悟。特别是“最爱乘风同快马,漫将喘月笑吴牛”两句,展现了诗人超脱物外、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1. 艺术特色
  • 形式结构:七言律诗,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要求诗中有严格的平仄声调,押韵严谨且对仗工整。
  • 意境深远:《出五虎门同石来次前使萧给事韵》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通过对大海、海浪、四季变化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1. 历史意义
  • 文化价值:汪楫作为清朝时期的诗人,其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他的诗歌作品为后人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教育影响:汪楫的诗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汪楫的《出五虎门同石来次前使萧给事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也是清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汪楫在艺术表现力上的深厚功底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见解。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读者来说,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值得深入研究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