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叟二松歌

物有奇伟每绝伦,意想所及犹非真。
乾坤乃有此松树,被发狂叫惊天阍。
何如于此诡托根,皴皮斑驳苍龙鳞。
千年偪侧忽怒伸,娲石迸裂青天痕。
风雷倒激铁干偃,日月低荡秋阴昏。
下有一株不盈尺,连蜷夭矫蟠龙孙。
二者夫谁是化身,伸缩大小真有神。
诸松鹓鶱复凤翥,视此一切非其群。
形神直追古苍颉,冠剑俨对荆灵均。
阴森不敢久相逼,鬼物呵护如欲嗔。
委蛇却下恣太息,回首一峰沈乱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支离叟二松歌》是清代诗人李锴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特点与背景,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1. 作者生平:李锴(1686-1755),字铁君,号鹰青,辽宁铁岭人。他在乾隆年间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并在学术领域也有所成就,著有《睫巢集》。他以诗古奥峭削,自辟门径著称,其诗作深受当时及后世学者的赞誉。

  2. 创作背景:关于《支离叟二松歌》的创作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考虑到李锴的学识深厚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下孕育而成。

  3. 诗作内容

  • 奇伟的自然景象:诗的开篇“物有奇伟每绝伦,意想所及犹非真”,描绘了自然界中的奇特美景,强调了自然之伟大与人类理解的局限性。
  • 生动的自然比喻:诗中“乾坤乃有此松树,被发狂叫惊天阍”等句子,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将松树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引起天地间的共鸣。
  • 深刻的哲理思考:“何如于此诡托根,皴皮斑駮苍龙鳞”等句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形态多样性的赞叹,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1. 艺术特色
  • 独特的意象:《支离叟二松歌》采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如“皴皮斑駮苍龙鳞”等意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深远的寓意。
  • 精湛的语言技巧:诗歌语言古奥而不失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心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眼光。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风貌: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窥见清代初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尤其是对自然美的崇尚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启迪思想境界: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对自然美的颂扬,能够激发读者对生活、自然及人生价值的深思,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支离叟二松歌》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