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下殊方,登楼风雨夕。
悠悠乱江鸿,黯黯怀乡客。
凭高运晚睇,苍莽分阸塞。
峨峨金陵城,石头踞其侧。
微鼓出昏烟,风灯动樯隙。
古情迫中发,人事羌何极。
迁化理自然,不啻潮与汐。
客涂多悲心,青阳移晚色。
思深物莫敚,涕下临江篴。
雨夕登浦口楼望金陵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夕登浦口楼望金陵作’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杜牧登上浦口楼,远眺金陵(今南京)的景色,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朝廷的忧虑之情。
首联写登高所见之景:“雨夕”点明时令、季节,“浦口楼”是地点,“望金陵”是目的。“雨夕”二字,点出诗题,为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也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
颔联写登高所感:“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既是实景描写(浦口楼在长江边),又寓有作者的身世之感(诗人曾于公元805年(会昌五年)因上书言事得罪宰相而罢官,后被贬到睦州为司马,此诗即作于此地)。
颈联写登高所思:“山似金陵旧国名”,既点出金陵的地理方位,也暗寓着对故国的怀念。“山”与“水”相映成趣,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山水之美,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尾联直接抒发情感:“只缘感君恩,不图闻凤求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忧虑和无奈。他深感自己的命运受到朝廷的控制,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同时,他也渴望能够有所作为,为国家做出贡献。
‘雨夕登浦口楼望金陵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描绘了诗人登高所见之景,更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奈。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杜牧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