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二首 其一

纱幌银屏,今宵还醉,花影深处。
饤坐菱香,纕衿芷老,总是伤心侣。
当年风调,丝囊羽扇,问有几人能语。
只筵前,盈盈画烛,泪痕为我偷注。
一时莺燕,恁争持、罗带题遍,伤春好句。
谁分而今,白头萧飒,难卖黄门赋。
只馀横笛,米家歌里,略记贞元风度。
还愁问、帘前月色,尚如旧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由宋朝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辛弃疾在镇江北固亭上登高望远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辛弃疾,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和词人,以其豪放派词风著称。他的词作多抒发爱国情怀,对南宋政治腐败、民族危机深感忧虑。

  2. 诗词原文
    纱幌银屏,今宵还醉,花影深处。
    饤坐菱香,纕衿芷老,总是伤心侣。
    当年风调,丝囊羽扇,问有几人能语?
    只筵前,盈盈画烛,泪痕为我偷注。

  3. 诗词鉴赏:这首词开篇即以纱幌银屏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今宵还醉”表明了词人借酒浇愁的心情。“花影深处”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常游赏之地。接下来的几句通过“饤坐”、“菱香”、“纕衿”等细节,传达出词人在北固亭上的孤寂与哀愁。特别是“丝囊羽扇”,“问有几人能语”,反映了他对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结尾部分,词人以“盈盈画烛,泪痕为我偷注”作为高潮,展现了其深沉的情感表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仅是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词及其背后深层含义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的文学成就,也能够从中汲取到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