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五首 其二

河桥南畔,朱邸无人管。
舞榭歌楼全不辨,好个秋千庭院。
碧廊一带栏回,沿流树转山开。
听罢江南蛙鼓,蘋风满袖归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慈铭的《清平乐五首 其二》是一首描写秋千庭院、江南蛙鼓的清代诗作

李慈铭,字梅庵,晚号南田老人,是一位颇具才情的文人。他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清代诗词的艺术魅力,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秋天的景象中。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河桥南畔,朱邸无人管。舞榭歌楼全不辨,好个秋千庭院。碧廊一带栏回,沿流树转山开。听罢江南蛙鼓,蘋风满袖归来。

  2.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画面,诗人站在河桥之上,远眺朱红的邸宅,却无人打理。周围的舞榭歌楼在黄昏的余晖中变得模糊不清,仿佛被秋千庭院所取代。这种对比和反差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深远的意境。
  • 情感表达: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对繁华世界的淡泊之情。他欣赏那些在秋千庭院中欢快荡漾的身影,而对于那些华而不实的事物则不屑一顾。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艺术手法:李慈铭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使用“全不辨”来形容舞榭歌楼在夕阳下的模糊状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朦胧美。同时,诗人还巧妙地用“听罢江南蛙鼓,蘋风满袖归来”来结束全诗,形成了一种音乐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感觉。

《清平乐五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古典韵味的诗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还传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李慈铭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清代诗词艺术的一个重要代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