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十二首 其一

一枕宿酲莺唤觉,起来扶病闲行。
游丝栏外午风轻。
罗衫人影薄,偏傍小桃明。
三十馀年如梦里,春来春去多情。
夕阳又傍短墙阴。
隔墙花缺处,微有卷帘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十二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李慈铭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当时李慈铭自洛之蜀,载二侍女,戎装骏马。至溪山佳处,辄留数日,见者以为异人。

词的原文如下:
一枕宿酲莺唤觉,起来扶病闲行。游丝栏外午风轻。罗衫人影薄,偏傍小桃明。
三十馀年如梦里,春来春去多情。夕阳又傍短墙阴。隔墙花缺处,微有卷帘声。

全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通过细腻的语言,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词的上阙描绘了李慈铭醒来后,带着病弱的身体,在春日暖阳下,悠闲地散步的情景。他的罗衫与人影被微风吹拂得轻轻摇摆,仿佛与周围的小桃相映成趣。这里的“游丝”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风中飘舞的柳条,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下阙则转入对李慈铭内心情感的描述,他感叹时光荏苒,如同梦中的一场梦一般短暂。春天的到来和离去,都是如此的多情,仿佛在不断地上演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夕阳的余晖洒在短墙上,给这宁静的场景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而隔墙的花影斑驳,似乎也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变迁。最后,微有卷帘的声音传来,让人联想到夜幕降临,一切都归于平静的夜晚。

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感慨的抒发。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在春日里的闲适生活,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沉思。通过对这首词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