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二首 其二

裙衩文鸳窄,钗梁粉蝶娇。
才离眼底已销魂,难道忍心撇过又今宵。
佩响侵银箔,炉薰度紫绡。
月斜花径路迢迢,如此思量魆地忒无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歌子二首 其二》是温庭筠的作品,写一位女子在丈夫远行前夕,巧借与丈夫同玩博戏‘长行’之机,谐音双关,嘱咐丈夫此次远行要如期归来,以免使她长受相思之苦。这首诗通过女子的口吻传达了她对丈夫深深的眷恋以及无法抑制的相思之情。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1. 诗歌背景:《南歌子二首 其二》创作于唐代,这一时期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较为活跃,温庭筠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其作品多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女性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与深刻,展现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其内心的复杂情感。
  2. 词作原文:《南歌子二首 其二》原文如下: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君家娘子但高堂,三岁学诗未出房。
    更劝织绫机续丝,金针斗巧样相移。
    夜看明妃彩凤飞,蓝田日暖玉生烟。
    画罗四宝装梳洗,春殿恩赐百花钗。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这句表达了一种对旧物品的珍惜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向往。其中“深红”象征着鲜艳而不失沉稳的色彩,而“曲尘”则是形容旧物被灰尘覆盖后的暗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新旧观念的差异,暗示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3. 艺术特点:《南歌子二首 其二》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如“井底点灯”暗指夫妻间的深情厚意。此外,温庭筠的词多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语言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易于为读者所理解。这种风格不仅使得他的词作更具感染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4. 文化意义:《南歌子二首 其二》在文学和文化上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它展示了唐代女性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性,突破了传统文学中男性主导的叙述格局,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其次,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挚情爱的妻子形象,对后来的爱情诗词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后,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唐代社会的情感态度、婚姻观念以及性别角色等议题,为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启示。

《南歌子二首 其二》是温庭筠创作的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眼光,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和情感世界。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