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六首 其五

凤城西畔前朝事,禊春又联吟侣。
松合香台,草侵荒殿,撩乱风幡铃语。
杏花过雨,正蓝子摇红,丁香含素。
庭院深深,磬声不隔燕莺路。
藏云洞今在否。
登临孤客迥,难寄愁处。
柳绿芦沟,云开蓟镇,依旧青山无数。
悲歌倦旅,看禅榻茶烟,鬓丝如许。
好片斜阳,暮钟催客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城路六首 其五》是清代诗人李慈铭创作的一首词,此诗通过描写凤城西畔前朝事,禊春又联吟侣的情境,展现了一幅风幡铃语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介绍
  • 李慈铭,字梅庵,号梦蝶,晚号石屋老人,清代学者、文学家,有“清词之冠首”之称。
  1. 诗歌原文
    凤城西畔前朝事,禊春又联吟侣。松合香台,草侵荒殿,撩乱风幡铃语。杏花过雨,正蓝子摇红,丁香含素。庭院深深,磬声不隔燕莺路。藏云洞今在否。登临孤客迥,难寄愁处。柳绿芦沟,云开蓟镇,依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台城路六首 其五》通过细腻地描绘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时间流逝的氛围。诗中的“凤城西畔前朝事”带出了历史的沉重感,而“杏花过雨,正蓝子摇红,丁香含素”则用鲜明的色彩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的追忆。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 语言运用:李慈铭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和形象的描述,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富有诗意和美感。诗句如“松合香台,草侵荒殿,撩乱风幡铃语”,不仅描绘了场景,更通过声音的描绘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台城路六首 其五》不仅是一首描写景色的诗,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情感抒发,李慈铭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审美价值,从而更加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