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六首 其二

夜来孤馆无眠惯,雨声更催天曙。
著户帘开,敲窗烛暗,尽把闲愁来絮。
离情几许。
只枕泪衾重,自家将护。
掐遍莲更,暗中写就断肠句。
分明故乡怨绪,恁文园善病,谁遣羁旅。
可忆年时,空阶点滴,不似者番凄楚。
梦儿归去,问画尺声中,今宵凉否。
燕子檐花,记侬灯畔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城路六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歌,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作者在孤馆中无眠时的所见所感,更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于离别和乡愁的深深怀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李慈铭,字梅庵,号香江居士。他的文学创作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影响,以诗、文、词三绝著称于世。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深刻感悟,其中不乏传世佳作。
  1. 诗歌原文
    夜来孤馆无眠惯,雨声更催天曙。著户帘开,敲窗烛暗,尽把闲愁来絮。离情几许。只枕泪衾重,自家将护。掐遍莲更,暗中写就断肠句。分明故乡怨绪,恁文园善病,谁遣羁旅。可忆年时,空阶点滴,不似者番凄楚。梦儿归去 …

  2. 诗歌解析

  • 夜深人静,雨声入梦:诗人在深夜中辗转反侧,听着外面的雨声,这声音似乎在催促着天边的第一缕曙光出现。雨滴敲打着窗户,发出的声音让诗人无法入睡,只能任凭自己的思绪在心头萦绕。
  • 忧愁满怀,难以言喻:尽管身处孤馆之中,诗人的心情却是异常沉重。他无法入睡,因为心中的愁绪如同绵绵不断的雨丝,难以梳理。这种愁绪既是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也是一种因离愁而引发的苦闷。
  • 孤独寂寞,自我抚慰:在孤独的夜晚,诗人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抚这些难以抑制的愁绪。他用手中的莲花掐出无数,每一根都代表着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痛苦。同时,他还在黑暗中写下了那些让人肝肠寸断的句子,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哀伤。
  • 思乡情深,难以割舍:诗人心中还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每当想起那曾经熟悉的家园,心中就会涌起一股说不出的酸楚和凄凉。这种思念之情,仿佛是在提醒诗人,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无法真正地忘记这片土地和他的亲人。
  • 梦境与现实交织:在梦中,诗人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故乡,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让他几乎无法承受,仿佛每一次的呼吸都在提醒着他,他已经离开了那个让他深爱的地方。这种痛苦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一个亲人,更因为失去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和生活。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李慈铭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整首词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沉。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孤独、悲伤的氛围。同时,他的诗词也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孤馆中的场景和情绪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离别之苦的无限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直接又深刻,使人能够强烈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 语言风格:李慈铭的语言风格既有豪放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描绘。他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台城路六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词,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和心灵的对话。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