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垂鞭、高梁桥畔,玉泉如带低绕。
翠华当日巡行处,夹辇复生春草。
龙尾道,应倍忆、银绯散直寻春草。
宝花压帽。
看玉勒骢嘶,朱衣吏引,日伴翠尊倒。
当年事,佛日红霞环抱。
霜华千树凝晓。
海腥一自翻西极,楼阁五云俱渺。
花亦老,便种得、夭桃秾李都年少。
题诗再到。
愿满挹天羹,长携莲炬,来问艳妆照。
摸鱼儿十首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儿”是一首宋代词,由李慈铭所作,共十首,其中第六首题为“又垂鞭、高梁桥畔,玉泉如带低绕。翠华当日巡行处,夹辇复生春草。龙尾道,应倍忆、银绯散直寻春草。”此诗表达了对往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李慈铭是清代的文人,他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丰富的经历,留下了众多著名的作品。在《摸鱼儿》中,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歌原文:又垂鞭、高梁桥畔,玉泉如带低绕。翠华当日巡行处,夹辇复生春草。龙尾道,应倍忆、银绯散直寻春草。宝花压帽。看玉勒骢嘶,朱衣吏引,日伴翠尊倒。当年事,佛日红霞环抱。霜华千树凝晓。海腥一自翻西极,楼阁五云俱渺。
主题思想:李慈铭的这首《摸鱼儿》通过对过去场景的回忆,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感慨。诗中的“银绯散直”可能指的是古代官员的一种官职或身份,诗人通过这种身份来表达对那个时代的怀念。
艺术特色:李慈铭的诗词注重情感的抒发和个人经历的体现。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传统的七言律诗结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律感,能够很好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文化背景:李慈铭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变革和政治斗争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首诗可能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的心路历程,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寻求心灵上的慰藉。
李慈铭的这首《摸鱼儿十首》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是对个人过往经历的缅怀,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和对历史的复杂看法,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