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纪灾诗

何年湮息壤,千里发胎簪。
洪泽陂难障,淮南害独深。
尾闾原地势,降割岂天心。
十万生人命,经旬突不黔。
报道归仁决,须臾涌浪高。
羊头何滚滚,釜底自滔滔。
草木先秋萎,鱼龙竟日号。
不堪容膝地,霪雨又萧骚。
即以城为岸,惊涛直撼城。
长湖无鸟过,六月已凉生。
野哭何人急,讹言半夜惊。
全家风浪里,秉烛坐深更。
泛宅知无计,危楼且共存。
半间连榻灶,八口杂鸡豚。
呕泄情怀恶,燔烧泪眼昏。
皇天吾不怨,幸免作鱼鼋。
藻荇牵高树,荒村八九墟。
人情争纲罟,劫运到诗书。
大厦何当庇,他乡好卜居。
可怜空际雁,无处觅泪洳。
眼见污邪尽,高原卷亦空。
疗饥思圣米,御湿觅山芎。
不没城三版,难租地一弓。
奇灾经几见,骇绝白头翁。
司空奉帝命,曷以拯灾黎。
上策惟通漕,奇勋在护堤。
归墟迷海口,沙路塞云梯。
财赋维扬地,何堪竟作溪。
五行多错迕,谁与问京房?
谷洛将无斗,淮黄久失常。
禹功真不再,天变故难详。
激荡悲风起,哀音彻大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乙丑纪灾诗》是李必恒的作品,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乙丑纪灾诗》的作者李必恒,字北岳,一字百药,清江苏高邮人。他是廪生,多病耳聋。宋荦曾为他招入幕府,并欲以姓名荐达,但李必恒已短命而死。
  2. 诗歌原文:《乙丑纪灾诗》原文如下:“何年湮息壤,千里发胎簪。洪泽陂难障,淮南害独深。尾闾原地势,降割岂天心。十万生人命,经旬突不黔。”
  3. 诗歌鉴赏:《乙丑纪灾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其用词凝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困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对灾害的悲悯,也透露出一种对天地自然的深刻思考。
  4. 历史背景:创作于清代的《乙丑纪灾诗》,是在特定的社会动荡和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李必恒通过诗歌记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苦难,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
  5.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灾害一直是诗人关注的重要主题。李必恒的《乙丑纪灾诗》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还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的担忧。《乙丑纪灾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珍贵遗产,至今仍能激发人们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乙丑纪灾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感慨的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记录了清代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状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