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劝农亭联

地利极膏腴,十万山近绕澄江,今年喜雨足田肥,人和岁稔;
边情须体察,三百里亲来行县,到处得兴农课士,问俗观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林县劝农亭联》是清代福建侯官人李彦章创作的一副对联。这副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以下将介绍此对联:

  1. 作者简介
  • 李彦章(1783—1845),字兰卿,号梦窗,清代福建侯官人。他以进士出身,曾历任山东盐运使等职。在嘉道年间以其丰富的学识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著称于世。
  1. 作品原文
    地利极膏腴,十万山近绕澄江,今年喜雨足田肥,人和岁稔;边情须体察,三百里亲来行县,到处得兴农课士,问俗观风。

  2. 赏析解读

  • 内容解析:这副对联描绘了上林县的自然美景及其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以及官员们深入基层,关注农业和民生的情景。其中“地利极膏腴”意味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今年喜雨足田肥”则表达了农民因及时降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人和岁稔”则是指社会和谐,百姓生活富足。“边情须体察”暗示着官员在处理边境事务时需要全面了解情况。“到处得兴农课士,问俗观风”强调官员要亲自到各地视察农田,教育农民,了解民俗风情,从而推动地方的发展。
  • 艺术特点:这副对联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上林县劝农亭联》不仅是对上林县自然风貌的赞美,更是对官员责任与使命的体现。它反映了作者对国政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1. 历史背景
  • 在清朝时期,国家治理逐渐重视农业与民生问题,希望通过官员的有效治理来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上林县劝农亭联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政治清明、官员亲民的期待。

《上林县劝农亭联》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地位,更在社会治理方面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通过阅读这副对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治理理念以及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