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临贺道中作

蛮路无里数,瘴中前去遥。
峒流穿地响,山火际天烧。
大竹骈为壁,枯楂仄作桥。
如何此时月,犹为照迢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行临贺道中作》是清代诗人李宪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而且还透露出他对旅途艰辛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关于这首文学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者背景:《夜行临贺道中作》的作者是清代山东高密人李宪乔,字子乔,号少鹤。李宪乔在乾隆四十一年被召试举人,后来官至归顺知州,并工诗文。他的诗歌作品包括《少鹤诗钞》、《鹤再南飞集》、《龙城集》、《宾山续集》等。
  2. 创作风格:李宪乔的诗歌多以清丽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见长。他的诗作往往能将读者带入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艺术境界,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与情感丰富。
  3.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的诗歌作品,李宪乔的这首诗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风貌,还体现了当时诗人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深度探索。此外,该诗的用词考究,意境宏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4. 艺术特色:《夜行临贺道中作》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著称。例如,诗中的“蛮路无里数,瘴中前去遥。峒流穿地响,山火际天烧”等句,生动刻画了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如何此时月,犹为照迢迢”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夜晚时光的珍惜和对未知旅途的期待。

《夜行临贺道中作》不仅是李宪乔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之作。通过品读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诗歌的风格和韵味,还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环境、人生体验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