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住云中寺,何年去石桥。
曙吟残月在,寒定夜香销。
在世足游历,一心长寂寥。
手中楖栗杖,拄出雁门遥。
赠义融上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义融上人》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修行生活的热爱及向往。在这首诗中,皎然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文学造诣,同时也通过诗的形式,传达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和对禅修生活的深刻理解。
皎然,字清昼,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茶僧,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还精通佛学和茶道。他的这种多方面的才能使他成为一位兼具文人雅士与宗教导师双重身份的杰出人物。他的诗歌往往蕴含深厚的佛学思想,同时以优美的文辞描绘出大自然的美妙景象,使得其作品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富含哲理。
《赠义融上人》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常爱西林寺,池中月出时。芭蕉一片叶,书取寄吾师。皎然用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对西林寺的喜爱以及池中月出的美景,并以芭蕉叶作为书写工具,将这份情感传递给了他的老师,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师生情谊和对自然的热爱。
从这首诗中,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皎然的文学才华,还能领略到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和对美的独到见解。他的诗歌语言洗练、意境深远,常常能够引发读者对生命、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度思考。
《赠义融上人》这首诗不仅是皎然文学成就的展示,也是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一种表达。它启示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通过艺术来体验和感知世界的美好。对于喜欢诗歌和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值得深入探讨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