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道院联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须留一二奇峰,供吾道友;
世间好语书说尽,曾记得五千妙谛,出我宗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庐山道院联》是清代李光地创作的一首古风诗句

李光地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庐山胜景的热爱及对佛教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追求。诗中不仅描绘了庐山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李光地,字晋卿,号石田,晚号石渠老人,清代著名文学家、理学家,曾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等职。
  • 成就评价:李光地在文学和学术上都有所建树,尤其以诗文见长,其作品广泛流传并受到后世赞誉。
  1. 诗歌原文
  • 原文:“天下名山僧占多,也须留一二奇峰,供吾道友;世间好语书说尽,曾记得五千妙谛,出我宗传。”
  •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佛法之道的重要性。“天下名山僧占多”暗示着佛教寺院在许多名山中的普遍性,而“也须留一二奇峰”则表达了作者希望保留自然中的奇峰,以供佛教徒与道友共同欣赏。“世间好语书说尽”可能指佛经或道教经典之丰富,而“出我宗传”则表明这些教义应被传承下去。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1. 主题思想
  • 自然与宗教的和谐:诗中提到“也须留一二奇峰”,体现了作者认为自然景观与宗教信仰可以互相补充,共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文化传承:通过“出我宗传”这一表述,诗人强调了佛教与道教文化的重要性,认为这些文化应当被后世继续发扬光大。
  1. 艺术特色
  • 用词精炼:诗句中使用的词汇简练而富有哲理,如“奇峰”、“妙谛”,都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印象。
  •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文化经典的描述,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越现实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1. 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有过游历庐山的经历,他们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与文化的风貌。李光地的《庐山道院联》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 宗教影响:该诗句也间接反映了当时佛教和道教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以及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1. 现代意义
  • 自然保护意识:通过这首诗,可以启示现代人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 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首诗鼓励人们保持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信和自豪,同时尊重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

《庐山道院联》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李光地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