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古柳

哈密雄郡古伊卢,绾毂南北为中枢。
纵横众水贯其腹,翠柳参天三百株。
回城斗大西南隅,中有古柳偃路衢。
此柳相传越千载,过者一见皆嗟吁。
云垂雨黕昼昏昧,横奔数亩无羁軥。
盘拿腾踔露骨干,铁屈石泐空皮肤。
丹黄烂漫饱霜露,落叶狼籍一尺余。
有若群龙野战久,飞鳞断甲沾泥污。
冥灵建木侈神怪,耳食仅可惊庸愚。
奔奔鹑火应列宿,星精自与凡木殊。
干戈兵革斗未止,嘉木斩伐供樵苏。
岂知此树生绝域,劫火不熸天所扶。
题诗满纸续博物,万古恢侅惊陋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回城古柳》是清代宋伯鲁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哈密雄郡古伊卢的翠柳参天景象,以及其历史沧桑和人文情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诗歌背景:《回城古柳》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一次游历中偶然发现了这片历史悠久的柳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柳的历史厚重和文化价值。
  2. 诗歌原文:宋伯鲁在诗中描述了古柳的地理位置、生长环境及人们对其的感慨。例如,“哈密雄郡古伊卢,绾毂南北为中枢。纵横众水贯其腹,翠柳参天三百株。” 这些文字不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古迹深厚的情感。
  3. 诗歌主题:《回城古柳》的主题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畏。通过对古柳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然之美和历史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遗迹的保护意识。

《回城古柳》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的诗歌,更是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被后人传颂。

相关推荐